发布时间:2014-07-10 14:15:04浏览:1302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全国开展了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近日,国土资源部对首批省级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进行了验收。
在验收会上,作为3家典型发言之一,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周时洪介绍经验时表示:“通过一年来的工作调查与评价工作,查明了我市重要矿产的‘三率’现状,摸清了影响‘三率’指标的5个方面的原因,促进了采矿权实地 核查及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建立了全市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数据库。”
记者:矿产资源“三率”具体指的是什么?重庆市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评价工作总体情况如何?
周时洪:矿产资源“三率”是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之一。
2012年9月,我市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印发了相关通知,迅速启动了此项工作。2012年底前,我市完成了“三率”调查表的填报收集工作;2013年4月,完成了“三率”数据实地核查;2013年11月,完成了“三率”评价与调查评价报告的市级专家审查。
一是明确了调查评价工作对象。我市“三率”调查评价的矿种共有11个,涉及855个矿山,其中国家规定矿种9个,分别为煤、铁、锰、铅、锌、铝土矿、硫铁矿、高铝粘土和萤石;市级自选矿种2个,为毒重石、锶矿。据此,我们编制了重庆市的“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二是优选了承担调查评价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落实了市级配套经费。市级项目承担和技术支撑单位为重庆地质矿产研 究院,各区(县)技术支撑单位为承担该区(县)储量动态核查的有关地勘单位。同时,我局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了全市“三率”调查与评价市级项目工作经费454万元。
三是开展了业务培训,完成了调查表的填报、收集工作。我们及时召开了全市“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布置暨业务培训会议,组织有关区县和地勘单位人员学习“三率”调查与评价的相关政策与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全市855个矿山调查表的组织填报和收集工作。
四是组织完成了“三率”调查数据的实地核查和调查评价成果验收工作。我们成立了由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市级核查工作组,在全市687个生产矿山中抽取了115个进行实地核查。其中,大中型矿山22个,占比100%;小型矿山93个,占比14%。实地核查涉及区县28个,出动核查人员168人次。通过实地核查,发现并督促矿山企业整改了存在的问题,提交了实地核查记录表115份,实地核查工作总结报告1份。2013年11月,我们完成了市级单矿种“三率”调查评价、全市汇总评价和相关报告的专家审查工作,建立了全市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数据库。2013年12月,我们向国土资源部提交了“三率”调查评价送审报告。
记者:此次“三率”调查评价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周时洪:主要成果有3个方面:一是查明了我市重要矿产的“三率”现状。从调查结果看,我市参与调查评价的11个矿种中,实际开采回采率高于设计值或行业标准的有6个矿种,分别是煤矿、硫铁矿、锰矿、铝土矿、高铝粘土矿和萤石矿;实际开采回采率低于设计值或行业标准的有5个矿种,分别是铁矿、铅矿、锌矿、锶矿和毒重石矿。原煤入选率平均为27.71%,低于国家指标要求(75%)47.29个百分点。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煤层气为48.55%,其中重庆市五大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平均利用率为75.3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39个百分点;铅锌矿为42.88%,铝土矿伴生硫利用率为43.99%,萤石共生重晶石利用率为72.65%。
二是摸清了影响重要矿产资源“三率”指标的主要问题。问题包括5个方面:一是小型矿山地质工作程度低,多为普查程度,储量数据可靠性差;二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矿山企业采富弃贫、采厚弃薄的现象较为突出;三是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储量及赋存条件差,推广先进技术受到制约;四是小矿多,比较分散,交通不便,矿山企业既无建设选矿厂的动力,也无必须选矿的压力;五是监管力度不足,矿山企业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储量损失问题还没有成为监管工作的重点。
三是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采矿权实地核查及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在调查评价中,我们针对遇到的小型矿山数据填报收集难、资料缺乏、可靠性差等问题,制定并建立了采矿权实地核查及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制度,明确了此类小型矿山必须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每年开展两次实地核查工作,并提交报告,有效解决了小矿山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为矿山企业及时修正矿山开采设计、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时发现和查处矿山超层越界开采行为创造了条件。
记者:你们在此次“三率”调查评价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有哪些?
周时洪:为做好“三率”调查评价工作,我们在组织项目承担单位认真学习、掌握国家有关要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围绕提高数据真实性做文章,保障了调查评价结果质量。
一是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在数据填报环节充分发挥地勘专业技术单位的作用。针对我市小型矿山较多、矿山企业无法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数据填报的现状,我们特别要求中介技术支撑单位参与项目中。由各区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落实一家专业技术支撑单位,负责指导、检查本区县矿山企业填报的相关数据。数据填报完成后,由技术支撑单位编写调查情况说明书。全市形成了由国土房管局总牵头,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技术总负责,矿山企业负责填报,有关地勘单位为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和矿山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区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协调和对本级数据审查把关的工作模式,有力地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多渠道校正“三率”数据。市局要求各区县技术支撑单位在检查矿山企业上报的调查报表时,不仅要检查报表数据的合理性,还要查阅矿山储量动态监测报告、生产台账、产量报表、销售凭证和综合纳税申报表等资料,判定数据的真实性。对数据仍有疑问的,相关区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还要加强相关部门间沟通,协助技术支撑单位收集煤炭管理、税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对矿山填报数据进行查验,去伪存真,保证“三率”数据符合矿山实际情况。
三是开展矿山井下实地测量,为纠正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针对基础资料核实中发现的填报数据一致性差的问题,市局组织的实地核查组选取了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矿山,开展了井下实地测量核实,对查实的问题责成矿山企业进行纠正。有关区县及项目承担单位“举一反三”,对存在此类问题的矿山企业的报表进行了复核、纠正,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
四是专家把关,确保“三率”调查与评价数据的质量。我局从国有大矿或矿山设计单位聘请了6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全程参与报表数据核查、实地核查和评价报告审查把关,有效保障了“三率”数据和评价结果的质量。
记者:对矿产“三率”和综合利用工作,重庆市局有什么建议和新的打算?
周时洪:一是尽快完善矿山“三率”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制定不同矿种、不同开采条件下的“三率”指标,规范考核标准,促进“三率”水平的提高。二是建立健全矿山企业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激励机制。目前,能够促使矿山企业提高“三率”水平的手段缺乏,急需建立健全法律、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引导、促使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三是探索建立小型矿山企业技术服务外包模式。在让所有小矿建立地测机构、配置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实现的情况下,让地勘单位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将业务范围由原来的仅承担编制矿山办证所需技术报告,拓展到为整个矿山生产过程提供技术服务。我市已经建立的采矿权实地核查及储量动态监测制度,就是由矿山企业出资,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对矿山开拓、开采现状进行实测,提交采矿权实地核查及储量动态监测报告及图件,这实际上就是帮助矿山企业完成了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的过程。该成果不仅可以满足监管部门掌握矿山企业开采现状的需要,也可在指导矿山开拓、开采方面发挥作用。四是探索建立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引导资金。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凡是符合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项目,都可以申请使用该引导资金,并逐步将原来的无偿使用国家资金变为股权投入,从而实现资金的有偿、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