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树立忧患意识,建立全球资源供应体系

发布时间:2014-05-19 09:33:15浏览:1436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就“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发表了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的重要讲话。其讲话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并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上提出了构建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涵盖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的国家安全体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确保资源安全是中国矿业界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
  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确保国家资源安全问题是中国矿业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关注的重大问题。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朱训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在《找矿哲学概论》和《中国矿情》两本书中,就提出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建立全球供应体系,实行消费与储备并举的方针,并就此先后发表了多篇文章,提出了“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供应体系”的建议。
  现将朱训老部长撰写的“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供应体系”(摘要)(2001年6月)和“关于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几点建议”(2004年11月)两篇文章以及2003年在中国能源战略研讨会上发表的“全球资源供应体系图”一并重新刊发。尽管文中一些数据因时代发展而产生了很大变化,但其观点和一些政策建议仍具有现实意义,供大家学习、研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资源安全”的指示时参考。
  国务院批准实施国土资源部编制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供需矛盾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建立起安全可靠的全球资源供应体系。
  一个稳定而又安全可靠的全球资源供应体系应由3部分组成,即国内资源供应体系、国外资源供应体系和国家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建立国内资源供应体系的背景和建议
  建立稳定的国内资源供应体系,要考虑这样3点:一是要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增加资源供给总量;二是要从中国资源特点出发,优化资源消费与供应结构;三是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行全国重要配套供应。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矿产品消耗量很大的发展中国家,主要还应该充分挖掘国内资源供应潜力,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增加资源供给。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的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除铁矿等一些矿产的大的格局已定外,其他一些重要矿产仍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供勘查开发利用。据专家预测,目前中国尚有95%左右的天然气资源和地热资源、80%左右的煤炭资源、70%左右的石油资源和金矿资源尚未发现与探明,铜矿等其他矿产也有不同程度的潜力可挖。此外,一些矿产特别是非金属矿产的新用途(使用价值)也可能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从中国资源特点的实际出发,调整与优化资源消费结构对于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体系有重要意义。从资源潜力来看,煤炭资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主要能源,关键是要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大力发展煤转电和煤化工,以减轻石油资源的压力。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勘查开发天然气和地热等新的能源资源,努力扩大利用核能资源,提高天然气等能源在资源构成中的比例,对于缓解能源资源供需矛盾有重要意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矿业结构需要优化的问题,有些矿产要加强勘查与开发利用,有些矿产则要实行压缩与限制开发的方针。
  由于中国各地成矿地质条件不尽相同,各地形成的矿产在品种、质量和品位上也都不尽相同。各地有各地的优势,只有把各地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全国地区间资源优势互补与配套,对建立国内资源供应体系有重要意义。
  对于如何加强国内矿产勘查,笔者建议——
  第一,将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确定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条重要方针,切实给予多种形式的扶助和支持。
  第二,加强组织实施以新地区、新领域、新深度和新类型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大调查;并在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择优进行勘查,以供开发利用。
  第三,勘查工作空间布局要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实行“东部挖潜、发展西部、开拓海域和陆海并进”的方针。
  第四,坚持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方针,对勘查开发利用贫矿资源和共生资源实行鼓励政策。
  第五,加速推进地勘单位投资体制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样化,在国家加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矿产工作投入的同时,实行地质勘查成果有偿转让,建立风险勘查基金,多渠道吸收社会资金。
  第六,扩大矿产勘查开发对外开放领域,在继续扩大油气勘查开发对外开放的同时,尽快完善吸收外资开发固体矿产的有关法规政策,大力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来华勘查开发矿产资源。
  建立国外矿产资源供应体系的建议
  第一,利用两种资源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普遍原则。
  由于地壳运动的不平衡性,世界各地具有不尽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各地所形成的矿产资源在品种、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尽相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完全依赖本国资源来进行建设和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别国资源作为国内资源的补充。资源小国如此,资源大国也如此。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高。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矿产资源匮乏的国家主要利用国外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中国非常丰富的钨、钼、钒等矿产在俄罗斯被列为稀有金属矿产。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美国也不是所有矿产都很齐全丰富,也在大量利用国外资源。1998年,美国消耗了8.5亿吨石油,其中有4.6亿吨从国外进口,占消费总量的54%。在固体矿产方面,美国有29种固体矿产50%以上的消费量依靠国外进口,其中铝土矿、锰、铋、砷、莹石、石墨等12种固体矿产100%依赖进口,以满足国内建设需要。历史上,为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往往是为了争夺资源而引起的。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凭借经济实力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大跨国公司在世界加紧扩大分享全球资源成果的份额。海湾战争特别是对伊拉克的战争和制裁都与某些大国的石油战略有关。曾经,美国兰德咨询公司在给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建议的4个关键问题中,第一个就是与矿产资源有关的中东石油和伊拉克问题,其目的就是要确保美国境外石油资源的稳定供给。
  第二,扩大利用国外资源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按矿产资源总量而论,中国占全球资源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按每平方千米国土面积的资源丰度而论,中国为世界平均丰度的1.54倍,居世界第24位;由于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拥有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一半,居世界第53位。由于人口众多,消耗量也多,中国已成为世界矿产品消费大国。1998年,中国重要矿产品消费量在全球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为铁矿石30%、煤炭27.7%、磷矿13.8%、铜矿10%、石油6%。
  其次,受成矿条件所限,中国矿产资源有丰有欠,质量有好有差。一批重要矿产不能满足国内建设需要,如钾盐、金刚石、铂矿、铬铁矿、石油、富铁矿、富锰矿、富铜矿等不得不从国外进口。
  再次,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需要耗费更大量的资源。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均消耗的资源量也越来越大。以石油为例,1998年世界人均消耗资源量为572千克,美国为3150千克,中国仅为158千克。美国在建国初期人均消耗矿产资源总量为0.5吨,而1998年其人均消耗矿产资源量已达21吨。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在800美元~3500美元区间时,矿产资源消耗强度最大,而目前中国正处于这个时期。若人均GDP再翻一番,则所需要的重要资源也可能要成倍增长。
  第三,建立国外矿产资源供应体系需要科学设计。
  国外矿产资源供应体系应由3部分构成。一是通过国际矿产品贸易市场购进所需矿产资源;二是参与境外公司合作开发或独资开发所需的矿产资源;三是通过成功的风险勘查来开发国内所需的矿产资源。
  为了扩大利用国外资源,建立全球资源供应系统,应首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对全球资源和国内资源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长远着眼,明确需要长期利用国外资源的矿产种类和大致数量。
  对世界矿业发展趋势和国际矿产品市场供求变化趋势进行跟踪分析、研究,预测中国在国际矿产品市场可能分享的份额,优选可靠的贸易伙伴,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
  按国别从资源条件、外交条件、社会稳定状况和投资环境等综合因素考虑,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中国长远发展的需要,优选可投资进行风险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供投资勘查开发的矿业企业参考。
  建议政府制定到海外进行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优惠鼓励政策,培养熟悉国际矿业市场运作规则、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勇于开拓创业的专家和管理人才,建立海外风险勘查基金,从宏观上加强指导并提供多种有效的咨询服务与支持。
  组建多种形式的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公司,使其走出国门,采用多种方式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可以独立进行勘查开发,也可以与外资合作勘查开发;可以向已开发的矿山油田企业参股,也可以收购现有的油田矿山来进行勘查开发。
  到海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发挥当地侨胞熟悉情况、具有经验和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有利条件,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以求合作;也可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那里获取一些信息、经验与资金支持。
  建立国家资源战略储备体系的建议
  建立国家资源战略储备体系是很多发达国家实行的一种战略,西欧如此,日本、美国也如此。
  我国建立资源战略储备有两个目的,一是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为保证重要资源供应不中断而进行的储备;二是为了在国际矿产品市场中起某种调节与控制作用而进行的储备。对中国来说,属于第一种目的的有石油、核原料矿产、富铁矿、铬铁矿等,属于第二种目的的有钨矿、稀土和某些非金属矿等。
  国家资源战略储备有两种形式,一是实物储备,二是资源储备。实物储备,即对随时可以利用的现实资源进行储备;资源储备是指经过勘查证实通过开发可以利用的尚未被开采的储备资源。
  美国就是利用这样两种资源储备来进行储备的。一方面在战略油库里储备可供几个月使用的石油;另一方面在阿拉斯加的相当一部分地域里对经考察证实有经济价值的油田中的油井加以封存,以供在特殊情况下随时开采利用。
  对于中国来说,石油、核原料矿产、铬铁矿、富铁矿等矿产可进行一定量的实物储备;钨矿、锡矿、稀土和某些非金属矿则既可以采用实物储备的形式,也可同时采取资源储备的形式来进行战略储备。□
  

 

 


上一篇:黑龙江省政府出手营救龙煤集团 下一篇: 珠海斥155亿建21项交通工程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隐私与安全 | 企业清欠账款投诉 | 举报邮箱与电话 | 国资央企违反八项规定举报 | 防范打击假冒国企举报电话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140号东方金融大厦1002-1012 电话:020-29103788 传真:020-29103789 版权所有02012 中煤江南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煤炭地质局)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2335号 粤ICP备11081852号    粤ICP备15024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