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0 14:38:00浏览:5838
9月3日,当记者走进中煤江南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前海48亩基坑支护与桩基础工程项目部时,施工现场气温足有三十五六度,不到20分钟记者就已大汗淋漓,而对项目部来说,这已是家常便饭。项目施工如火如荼,高温也削减不掉工作的激情。
基坑面积28949平方米,深度5.1~10.4米,支护桩826根,工程桩578根,最大桩径2.6米,最深85米以上,60天完成产值1.7亿元……前海项目单月产值高、进度要求快、施工协调难度大,对年轻的项目建设者而言,承接这个体现“深圳速度”的项目,既压力十足,又动力满满。
实力口碑赢得市场
前海项目在深圳当地知晓率颇高,可谓“网红”项目。作为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平台和全球高端资源聚集的战略高地,前海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可开发土地面积仅14.92平方千米,且以商务办公及产业大厦规划为主,住宅用地是“稀缺中的稀缺”。这块位于前湾片区的居住用地,除了建设普通商品住房外,还配建只租不售的人才住房,这既是一项发展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工期紧、施工难度大,使许多桩基础施工单位望而生畏。去年刚刚成立的中煤江南深圳分公司“初生牛犊不怕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做实深圳市场的重要契机。“竞争还是蛮激烈的,但我们在技术标第一轮投标时,就已经很有信心拿下这个项目。通过两轮的磨合,我们的项目策划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认可。我们跟甲方是从去年开始合作的,他们对我们公司的技术实力、施工能力、履约诚信度、配合程度都很满意,所以接二连三又给了我们几个项目。前海项目也是我们二次经营的成果。”谈起项目前期投标,深圳分公司总经理、项目总指挥高慧广语气里透着自信。
这份自信,源于中煤江南“中国基础工程施工企业十强”的技术实力,也得益于深圳分公司担当尽责的服务精神带来的良好口碑。凭借与甲方龙光地产曾在龙光总部中心项目桩基础工程等项目中的愉快合作,深圳分公司成为其信赖的伙伴。甲方拿下该地块10天后,该公司就接到了中标通知,并于当晚进场。
施工难题个个击破
然而,项目建设的困难远比想到的多。“高兴三分钟,接下来就是压力了。”彼时,现场尚未完全具备“三通一平”的条件,只放了几个集装箱,生活设施不完善,用水用电也不方便,管理人员累了只能躺在办公桌上稍事休息,晚上搭公交、坐地铁回上个项目的宿舍或分公司宿舍居住,离开时往往已是深夜,第二天一早又马上赶回工地。
当务之急是为顺利施工创造条件,深圳分公司青年骨干迎难而上,仅用10天就完成了20000平方米生活区、钢筋加工场地和钢筋混凝土便道的硬化,以及容量为3500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泥浆池。随着500余名工人进场、100多间活动集装箱的搭设,26台旋挖钻机和50余台(套)施工配套设备进场,项目走上正轨,全面开工。
甲方对工期的要求极为严格,为了保证项目正常运转,深圳分公司几乎将整个公司都搬到了项目现场,但是管理人员依然捉襟见肘,该公司马上向中煤江南请求支援协调。不多时,中煤江南便抽调技术质量部、安全生产部2名工作人员常驻项目,特种分公司12名管理人员赶来了,韶关分公司、开发区分公司,甚至兄弟单位广西煤炭地质局也派出精兵强将前来支援。
“虽然这个项目是深圳分公司的,但我们并没有帮别人打工的思想,中煤江南都是一家人,我们来这里就要拼尽全力干。”来自特种分公司的朱涛边擦汗边说。
人员问题解决了,现场排水和交通协调又成了挡在项目面前的两只“拦路虎”。施工期间正值雨季,降水频繁,加之现场地势低洼,极易积水。项目经理许可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照片,只见管理人员正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打着伞指挥工作。暴雨、台风过后,普通雨鞋已不能满足工作要求,负责排水的中煤江南安全生产部王晓凡经常要穿着捕鱼用的水叉裤才能进入现场安排工人抽排水。
韶关分公司的蓝小龙是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在前海项目负责交通协调,似乎有些“大材小用”。“周边只有一条主干道,交通压力非常大。高峰期每天有400台运混凝土和土方的车在现场运转,加上现场的近百套设备,每30米就需要一个人指挥,否则现场就会塞得水泄不通。交通协调这个重任就需要有经验的老同志来扛了。”对于这个“不合常理”的人员安排,高慧广解释道。
工程建设快马加鞭
项目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张详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旁边的两块白板上,则是工程桩完成情况和咬合/立柱桩完成情况,上面的数据显示,工程已近尾声。“我们将现场分为A、B、C、D四个施工区域,每个区域设一名负责人,”项目副总指挥鲍俊义介绍,“场地面积只有不到3万平方米,一般只能容纳6~8台旋挖机,而我们有26台旋挖机同时作业,为了运转顺利,我们设计了三纵四横施工主干道,制定了可行的设备行进路线,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加强工序衔接,至今没有出现一起事故。”
据中煤江南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前海项目经理孔维鹏介绍,项目部细化管理,建立了桩位测量、成孔验收、钢筋笼焊接、下笼、浇筑、材料送检等规范流程,保证了施工安全,各项工作均处于可控稳定状态。
“这个项目地层情况复杂,前海这里属于围海造田造出来的陆地,全部都是抛填石。抛填石区域易漏浆、塌孔,成孔困难,这是我们目前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总结了大量前海地区的施工经验,通过反复试验,选用了低标号素砼回填及长护筒跟进等特殊地层成孔工艺,既保证了进度又降低了成本。” 提到项目的技术亮点,孔维鹏有些兴奋。
“我们还改良了钻头。在成孔过程中抛填石容易掉落,传统的旋挖机钻头很容易被掉落的抛填石破坏。针对这种地层,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钻头,有效减少了抛填石对钻头的伤害,使维修率降低了80%,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更省下了维修的时间。”高慧广补充道。
榜样引领冲锋在前
深圳分公司的几名负责人都是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前海项目中年轻人的比例也不小。“常规来说,完成这个体量的项目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每个人压力都很大。7月10日,项目最吃劲的时候,在中煤江南党委、工会、团委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青年突击队,30名队员挑起重担、立下誓言,就是要拼一把!”
“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我们青年突击队不怕苦不怕累,满负荷运转。这些青年中,有忙得顾不上去食堂、每天都在工地现场吃饭的,有下了夜班累得来不及脱雨鞋直接就睡着了的,有错过孩子上一年级这个‘人生第一次’的,有家人做手术不能回去陪伴的,还有自己刚做完手术就马上回到岗位的……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故事太多了。”高慧广颇有感慨。
7月31日,中煤江南党委书记、董事长武岳彪再次来到前海项目部,为项目临时党支部授牌,这无疑为项目部打了一针强心剂。党支部12名党员全部坚守一线,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带动职工群众全力以赴赶抢工期,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采访从项目部办公室到施工现场,记者发现青年突击队队员和项目部工作人员都表现出同一个特征——坚定而朴实。在他们眼里,忙得几个月回不了家不值一提,加班到深夜不值一提,带病工作不值一提,被烈日晒得黝黑、脱皮更不值一提。他们是项目上最平凡的劳动者,也是项目顺利进行的推动者。
目前,前海项目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每个人依然充满工作的激情。高慧广对记者说:“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老百姓都‘盯’着这个项目,压力很大,但压力就是最好的动力,我们有信心把这项工程建设好,为在前海自贸区打响中煤江南企业品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转自中煤地质报 叶静)